就在十一之前,苏州跻身特大城市的新闻上了热搜。简单说,因为统计口径变化,原来苏州工业园区算是镇中心区,而这回的统计口径里它变成了城区。而算上这部分人口之后,苏州的城区人口数量,正好将将超过500万,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国内的第14个特大城市。
你看,从实际的资源层面看,苏州其实没什么变化。仅仅是在名义上成了特大城市。那么,这个名义上的变化,到底意味着什么呢?
咱们先说好处。你只要跻身特大城市,就意味着你进入了一个政策圈。这个政策圈里的所有好消息,都跟你有关。比如,对苏州来说,成为特大城市,至少意味着这么几个好处。
首先,前段时间中央政治局提出,要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。按照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钟辉勇的分析,一旦苏州成为特大城市,就意味着它也被纳入这个政策范围。它也会更积极地推动城中村改造。这就意味着,整个苏州的城市界面会变好。房地产行业会变得更健康,进而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。
其次,成为特大城市,意味着你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权重更大。咱们国家的资源配置,一直有两个主要依据。一是行政等级,也就是,看你是直辖市、省会,还是地级市。二是城区常住人口规模。之前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提出的《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》里面就提到,要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,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。也就是,你的资源配置,未来将更多地取决于人口规模。比如,教育、医疗、地铁建设,一旦迈过特大城市这个门槛,这些资源的配置规格都会变高。
最后,成为特大城市,意味着你具备了获批国家级都市圈的资格。按照国家发改委去年9月发布的文件,都市圈要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,依托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逐步培育。不能跨越发展阶段,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推动都市圈建设。换句话说,成为特大城市,你就有了成为都市圈的入场券。
规模就意味着资质,意味着机会。
当然,除了这些好处之外,成为特大城市,对苏州来说也意味着新的挑战。
首先,机场要不要建?毕竟,苏州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机场。苏州人坐飞机,要么去上海,要么去无锡。而要想承接更多的资源,机场肯定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。其次,别人会拿特大城市的标准来评估你,而苏州在行政等级上,是地级市。跟省会城市同场竞技,压力肯定不小。
同时引出一个问题。我们为什么这么关心城市的发展?很明显,因为选城市,就是选未来啊。不是一直有那么句话吗?选城市,就相当于二次投胎。
而且在选城市这件事上,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共识,这就是,要无条件地去大城市。城市越大,机会就越多。总之,大了就是好。
但是今天,针对选城市的问题,咱们再补充一个角度。一个城市未来发展怎么样,除了看规模之外,还可以看一个东西,叫,资源流动的摩擦力。这就好比一列火车,怎么才能跑得更快?除了动力强之外,它的每个零件、每个齿轮、每个能量传导过程的摩擦力,也是一个关键因素。这个摩擦力越小,它就跑得越快。
一个城市,它在资源流动上,摩擦力越小,潜力就越大。
比如,为什么要去大城市?因为很多大公司、大集团,总部就设在大城市。假如一个年轻人在小城市的分公司,那么他的表现,得通过分公司层层上报,中间信息层层损耗,最后能不能被总部看到,都是一个问题。假如直接在大城市的总部,你的每一个表现,就在总部的眼皮子底下,你的价值自然更容易被识别出来。你看,这也是摩擦力小的好处。
再比如,为什么往往民营经济越活跃的地方,经济越发达?因为民营经济在经营方面,往往更灵活。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,他不用熬年头,不用论资排辈,只要有本事,马上就能获得重用。说白了,就是向上流动的摩擦力更小。现在很多地方推出的人才政策,包括落户、津贴、购房补贴,本质上就是为了减少人才流通中的摩擦力。
说白了,怎么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?除了看它的发动机,比如产业、规模、人才水位,除了这些之外,还可以看它在资源流动方面的摩擦力。
其实,归根结底,不外乎是两句话。
第一,城市是最大的人生杠杆之一,选城市,就是选未来。
第二,观察一个城市的前景,除了看发动机之外,还可以看它的摩擦力。
假如一个城市在积极建造发动机的同时,还在想方设法把资源流动的摩擦力降下来,那么它就有可能后来居上。
那么对于已经在苏州生活居住的我们,充满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期待!
夏燕 2023年10月
【侵删】